热点月刊 | 她们应该被看见
原创
Hurrah
煎茶小组
2021-07-01 17:41:37
作者:艾蒿
数据支持:闪闪
封面图、插图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1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
生育保障的重点在于女性权益保障
生育的权力 生育的能力
生育政策来了,随之而来的其他配套有到位吗?与之联系最紧密的产科、儿科的医疗资源有增多吗?再远一点教育资源能跟上吗?政策所带来的可预见到女性对于生育的付出从而产生的更严重的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又该如何改变?现代人对于生育已不再是以前的添一双筷子这般简单,生育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改变和对于生育的支援都会影响生育意愿。
日本作家小林美希所著《不让生育的社会》中提到女性的生育意愿与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但是无视这些问题,女性即使达到医学上的适龄期也不可能为生育而生育。社会一味保持生育是女性的天职的认知,就业性别歧视便会继续在职场泛滥,从而她认为这种状况与其说是女性想要小孩却无法生育,倒不如说这是社会不让生育。
大队有话说
社会在向我们索取它缺少的同时,却还没准备好解决我们一直缺少的。
2
电视剧《觉醒年代》最大的缺陷
对革命女性的消隐和矮化之蔡畅篇
革命女性一直在做饭!
没想到觉醒年代里面在蔡家的一场戏居然直接抹去了蔡畅的戏份,她和蔡和森可谓著名革命兄妹,是党史上功勋卓著的人物…
围观评论区
- 说一下前三集剧本不足之处:1、高君曼“贤妻良母”背景板。2、葛健豪保姆老妈子形象。3、蔡畅等被消失戏份。
- 这部剧没有缪伯英、陈衡哲、吴弱男、程俊英、杨开慧、张若名、陈定秀、王世瑛…这一大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性,真的太缺憾了
-
对于女性的塑造如果还停留在“革命家的贤内助”层面,就不算真正理解了革命。
-
确实,这是我对觉醒年代最大的不满意,说不出暇不掩瑜这句话,或许是因为作为女性从中感到的那种被平面化的无奈。哪怕这部剧在很多方面已经做到了九十分,确实非常优秀很多次被感动到。但是历史不应该只是男性视角笔下的九十分,这种潜移默化的好有时候比明白赤裸的丑化更可怕,因为你不好意思去说它。
大队有话说
这种对革命女性的消隐和矮化,是在这个厌女大环境下的条件反射,还是有意而为之的迎合?还是两者都有。
3
长沙市高新区的教师招聘要求男女分岗
教育?
长沙市高新区教师招聘岗位设置男女分岗,分开招录。例:6102是男性小学语文,入面最高分甚至不敌6101女性小学语文最低分。且6102岗的最后一名甚至只有4分。”
围观评论区
-
湖南整个不可说,今天看到湘大招聘辅导员,打电话给人事处建议以后不要写适合男性适合女性这样的暗示性备注,被怼“我就这样,全省都这样写,既然你觉得适合男性引起歧义,那下次我们和省里要求写限男限女”,你细品。
- 长沙市高新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对同一岗位男女分开招聘是因为目前小学教育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而部分学生不够阳刚,阴柔之气过重,提升男性教师的比例有助于改善这一情况。”
这是持有什么样性别观的人在搞教育啊!救救孩子
- 去年长沙17分入面,今年4分入面,肉眼可见的“进步”
- 好家伙,第2345张,男的第一名最高分比不过女的最后一名,还有那个4分就进入面试的,真的是离谱到家了
- 说的更核心一点,这个岗位对于男性来说考4分都可以进面试意味着它是一个挑剩下的岗位,对于大多数有水平的男性来说,这是一个完全不考虑的垃圾岗。但与此同时很多水平足够优秀的女性却不得不竞争这些垃圾岗,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更好的岗位去选择。这才是系统性就业歧视的体现。
大队有话说
男人们都不要焦虑自己不够优秀了,都会被特殊照顾到的。
4
“五四”:中国女性觉醒时代到来
致敬前辈 吾辈自强
“五四”:中国女性觉醒时代到来。
“五四”,是中国现代社会和现代政治的开端;“五四”,是中国妇女解放和男女平权的分水岭。
大队有话说
觉醒,沿着她们的方向,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5
十三年前,第一支冒死挺进汶川
震中部队里的10名女兵
记住她们,为了不被遗忘
【争先恐后,女兵主动请缨】
在地震发生仅仅2个多小时后,武警某部就迅速组织200名官兵组成抢险救灾队伍,在该师参谋长王毅的率领下,从驻地马尔康出发,一路奔向汶川。
在抢险救灾中,在这支最先开入汶川的部队中,有10名女军人,她们是师医院的3名女军医和准备参加军校考试的临时学兵队的7名女战士,几乎清一色“川妹子”。
她们主动请缨,争着要上:“参谋长,我们也是战士,受伤的群众更需要医护人员。”整编后她们经历30个小时的生死行程,徒步100多公里,率先进入了汶川抢险阵地。
“我们不是挑选出来的,当时部队就我们这10个女军人。”护士长张真华上尉说,“开进时我们编在第一梯队,但大家都尽力走在靠前领跑的位置,因为害怕落在后面心理上会产生动摇念头。”
在漆黑的雨夜里,手电筒光柱时时照到被塌方掩埋的汽车,甚至摸到死亡者的遗体。军医杜丽琼上尉说,我们没有一个哭的,“人一哭就瘫软了,哪里跑得起!”
途中,四川电视台、华西都市报等媒体的几名记者也与部队同行,但很快就被女兵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当次日在汶川再次见到这些女兵时,记者们都感叹不已地说:“你们这些女兵,太凶了!”
【生死时速,和死神擦肩而过】
车队疾驰70多公里后,来到一个叫杂谷脑的隧道。隧道近1500米长,地震过后,到处是裂缝和震落的碎石,当时余震不断,随时可能塌方。当通过夹壁乡二道桥时,又一次遇到余震,汽车一下子剧烈颠簸起来,石块雨点般地落下,一块拳头大的石头,把指挥车的挡风玻璃砸了个粉碎。参谋长大声命令:加速前进!车速飞快,转弯的时候,外侧的车轮有的悬空起来,随时可能车翻人亡。车队过去不到一分钟,身后传来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回头望去,半个山体都垮塌下来,瞬间掩埋了道路。部队与死神擦肩而过。
【不惧黑夜,再次死里逃生】
部队开进到距汶川县城还有92公里的古尔沟,严重的山体滑坡堵住了前进的道路,被砸烂的汽车横七竖八地翻在路边,像捏瘪了的易拉罐,遇难者的遗体惨不忍睹。
当时已是深夜,夜越来越黑,又下着大雨。队伍两三个人一把手电筒,摸索着探路行进,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陡峭的斜坡上,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湍急的江水,稍不当心就会滑入江中。最让人担心的是不断掉落的飞石,夜间无法观察,参谋长就往后传话,命令部队5人一组,拉大距离,尽量不出声,仔细听声响,判断有没有石块滚落。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她们终于走出了古尔沟。
天亮不久,部队来到一个更险恶的路段,右侧的山崖上悬着很多巨石,摇摇欲坠,松土夹杂着石块,时不时像瀑布一样倾泄而下。部队决定分批冲刺,强行通过。大家相互鼓励着:“一定要活着过去”。参谋长王毅冲在最前面,身后的通信科长大喊了一声:“参谋长!快跑!”一块脸盆大的石头砸了下来,又一次死里逃生。
【路遇羌寨,村民热心送上粥食】
临近傍晚,走到一个羌寨,部队短暂休息。村民们把刚煮好的一锅粥端给部队,大家不喝,就拦着不让走,他们说:来了天灾,都在往外逃,你们当兵的却不要命地往里走,就以粥代酒,给你们壮行吧!这碗粥,大家是含着泪喝下去的。
一位羌族老大妈,说什么也要看着女战士把两个粽子吃下去,自己却转过身去,偷偷地舔粘在手上的米粒。一名胳膊上缠着黑纱的中年妇女,非要给部队带路,她说:“我的丈夫和孩子都没了,我给你们带路,你们就能走快一些,多救出几个人,多保住几个家。”
【绝路逢生,闯过最后一道险关】
晚上9点左右,部队行进到距汶川不足5公里的桑坪电站,天又下起了滂沱大雨,道路被泥石流和塌方彻底阻断,已经再没有路可走了。急忙找群众打听,一位村民告诉我们:到汶川县城,有一条古栈道,但多年没人走了,弄不好要丢命的。参谋长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是路,我们就敢走!”
这条路,悬在半空中,下面是汹涌的岷江,最窄的地方不到一尺,地震使栈道上落满了一层厚厚的泥土,雨水一浇,又湿又滑,插在石壁中的木桩早已腐烂,只能紧贴石壁一步一步往前挪动。参谋长一直走在最前面,就在快到头的时候,脚踩的一根木桩“咔嚓”一声断了,上面铺的石板一下掉进江中,我死死抓住一条树根,使尽全身力气,才够到下一根木桩。短短不到两公里的栈道,部队竟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闯过了最后一道险关。
经过31个小时的生死挺进,部队终于达到了汶川县城。随即开辟空投空降场,与外界隔绝33个小时汶川的灾情,随着电波传到了北京。
大队有话说
记住她们,为了不被刻意的遗忘。
6
怀远县民政局:已取消性别限制
态度好得让人忍不住表扬了。
前情:
举报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民政局,招聘殡仪工作人员,要求男性。
近日,大队志愿者收到了蚌埠市怀远县民政局的回复:
经调查,怀远县新殡仪馆将于2021年4月投入使用,为适应新建成的殡仪馆岗位需要,解决殡仪服务人员不足问题,经怀远县人民政府同意,怀远县殡仪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殡仪馆殡仪服务人员10名,其中殡仪管理系统操作员、火化司炉员、殡仪车驾驶员、殡仪整容化妆员、司仪员各2名,均为男性。招聘工作由蚌埠正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全程代理和组织实施。2021年3月26日,蚌埠正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怀远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怀远县民政局招聘殡仪工作人员公告》,公告发布后,有网友举报怀远县殡仪馆招聘人员均为男性,属性别歧视。蚌埠正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随即对公告内容进行了修改,殡仪管理系统操作员、殡仪整容化妆员、司仪员、火化司炉员、殡仪车驾驶员不限男女。公告修改后,只有一名女同志报名应聘殡仪管理系统扣件员,并且被最终录用。其他工种如火化司炉员、殡仪车驾驶员殡仪整容化妆员、司仪员由于劳动强度大,且需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原因,均无女性报名应聘。
怀远县殡仪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根据工种的不同,对个别工种要求为男性,主要是基于劳动强度大和身体耐受力以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考虑,担心女同志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并没有性别歧视的本意。
事件发生后,我局对殡仪馆负责人周亚军在招聘工作中不严谨,不细致,给社会公众尤其是女性同志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并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给子了严肃批评,并责令写出书面深刻检查周亚军同志也充分认识到工作中的失误,深刻检讨了所犯错误同时,我局要求全局上下要深刻吸取教训,以此为戒,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法治意识,加强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以为民尽责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怀远县殡仪馆在招聘工作人员工作中,没有充分考虑女同志的心理感受,使女同志遭受了心理伤害。暴露出县殡仪馆法制意识的不强,考虑问题的欠缺和工作上的失误,由此带来社会公众的不满,对此,怀远县殡仪馆对遭受心理伤害的女同胞们深表歉意。也在此向您真诚道歉,同时,感谢您给我们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也给我们上了一堂法律课,让我们懂得在依法治国、依法理政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下,任何工作都要在尊重法律、尊重人权、尊重妇女的前提下来开展。我们将认真吸取此次在招聘工作人员中出现失误的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宪法、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的学习,严格遵守宪法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和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实际行动儆好本职工作,为殡葬事业继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队有话说
谢谢安徽省怀远县做出了模范,认识到并及时改正。本次招聘有一名女同志报名应聘殡仪管理系统扣件员,并且被最终录用。其实哪怕这一次没有女同志报名,但至少这一扇门没有向女同志关闭,我们期待着各行各业有越来做多女同志出现!
7
劳动妇女应该进入公众视野,
她们应该被看见。
不是看不见,而是不愿看见
这个真实的世界,有无数女性从事着体力劳动。希望不要每次都有人来留言评论:
“工地有女人?”
“这么辛苦的活,女人能干这个?”
“几十斤女人扛得动?”
女性有力量,有智慧,有平等的工作选择权。现在对让女性从事工作强度大的岗位种种争议,看似对妇女的保护,实则是对女性的压迫尤其是底层妇女,她们改为从事更艰苦的工作,还不被看见。
劳动妇女应该进入公众视野,她们应该被看见。
围观评论区
-
姐姐,看到最后一句话我眼泪忍不住了。上周在学校,和朋友聊天,说起公安大学女生限招而且分数线高处几十分的事。旁边的男生听到了,就插嘴
说:“本来公检法系统就是以男人为主啊,枪都有十多斤重呢女人怎么扛得动呢。”
-表面说为了女生好不让她们干这干那 实际上剥夺她们向上的权利 结果没得选择就只能干男的看不上的更苦更累更没意义的活 还失去话语权。
-我去年待过的一个工地(我是总包项目部工程师),泥工领头就是个40岁左右的女人,每次浇混凝土都是通宵到凌晨7-8点,一周两三次,每次她都最卖力,有一次浇混凝土,我抱了一个保温杯在旁边看,晚上一点,太冷了,她问我能不能给她一点热水,我都给她了,旁边的男工程师居然说不要对她们太好?
-我奶奶那一辈的女性,那会儿还是基本都是家属没有工作的,男性去上班,后来单位搞建设,女性家属不是去背水泥就是去烧火,一袋一袋的水泥就那么背,烧火的时候运煤铲煤都是女性干,谁还敢说女性没有力量呢?谁还说女性不是劳动者?
大队有话说
是什么让整个职场社会充满了对女性的偏见?答案是:为了控制。
8
南京遭碾压女子离婚后
仍被嫌犯要钱
如同天天被无形的车轮继续碾压
根据全国妇联的数据,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被家暴,如同水滴流下来的瞬间就有一位我们的姐妹、母亲被家暴,家暴的形式有很多并不局限于身体暴力,如冷暴力、经济控制都算在家暴的范畴里面。
很多人都相信离婚可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但是在网上对此问题进行搜索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离婚之后依然被前夫纠缠怎么办”“离婚后被家暴能不能起诉”之类的问题。
从新闻中可得知该女子因家暴与罪犯离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婚是摆脱家暴的最终方式,但是很明显离婚后这种家暴还在延续,罪犯甚至拿孩子要挟,这时候我们就该问一句如何去反家暴,如何让深陷泥潭的人彻底摆脱家暴?
大队有话说
最令人绝望的恐惧就是,
罪恶
就在身边,法律却管不着。
9
女生不适宜报考我校电气工程
及自动化专业输配电工程方向
教育?
南京工程学院招生简章中,说“女生不适宜报考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输配电工程方向”。
大队有话说
教育乃国之根本,但是大量的教育行业却在教人们性别歧视。
10
妇女解放史回眸
,
觉醒于五四
运动,
女子职业道路上的拓荒者们
拓荒的荆棘之路永不停歇,因为无法停歇
为了求得经济上的独立,在狭窄而又布满荆棘的女子职业道路上出现了拓荒者的身影。
1915年6月,一名叫严叔和的女子走进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为一名女职员。9年后,她的身影活跃在上海的银行界,并发起创立了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
女子银行的筹建她的目的就非常明确,就是要促进妇女经济的独立,职业的发展,所以她培训了不少的人。
1919年9月,被五四运动一声惊雷震上文坛的谢婉莹,第一次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问题小说《两个家庭》,成为五四文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与此同时,庐隐、凌叔华等女作家的出现让中国女性的形象从历史的盲点中清晰起来。
在教育界,女子不再仅限于担任小学教员。1920年,留美归来的陈衡哲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走进国立最高学府,成为北大历史上第一位女教授。而在女校高级管理岗位上,一批富有才干的新女性也开始崭露锋芒。
当越来越多的女性逃离旧家庭,走向学校,进入社会的时候,她们更加清晰的看到无所不在的旧制度铁网和整个中国积贫积弱、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在五四运动救亡图存的声浪中,许多女性选择了燃烧青春乃至生命的事业。
如何实现妇女的真正解放,今天我们仍在追寻。回眸历史,看到的是一张张女性觉醒的面孔,她们用生命谱写了一首青春之歌,她们让梦想照进了如今的现实。
视频链接:https://reurl.cc/rgExAE
围观评论区
- 当毕业的时候看着公务员录取要求上满页的“只限男性”我丝毫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只是反思是不是自己还不够优秀,而如今那么多优秀的姐妹依旧无法在政府公安检察等部门施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感到心痛与担忧(如果各行各业充斥着昏聩平庸碌碌无为的男人那么我们的未来该如何?)
大队有话说
我们总是充满了力量,因为沿着你们的路,我们有共同的信仰!